澳大利亚服务器

中药——甘草

 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或根茎。主产于内蒙古、山西、甘肃、新疆等地。春、秋时采挖,除去残茎及须根,去外皮,切片晒干,生用或蜜炙用。

【处方用名】

最新报道

中医:出现「这些」症状是正气不足

不只是减肥!间歇性禁食还有这好处

14种不易觉察的「微压力」是“不快乐”的罪魁祸首!

甘草、粉甘草、生甘草、炙甘草、甘草稍。

【性味归经】

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

【功效主治】

本品甘平,为治脾胃之要药。生用偏凉,能清热解毒,炙用偏温,能补中益气。其性甘缓,又能缓急止痛,调和药性。

1、补中益气:用于各种气虚之证。治脾胃气虚,常配党参、白术同用。治气虚血少之心悸、自汗、脉结代等证,常配生地、麦冬、桂枝同用。

2、祛痰止咳:用于各种咳嗽。治风寒咳嗽,可配麻黄、杏仁同用。用治肺热咳嗽,可配石膏、麻黄同用。

3、清热解毒:用于热毒证。治咽喉肿痛,配桔梗同用。治疮疡肿毒,配银花、连翘等同用。

4、缓急止痛:用于脘腹或四肢挛急作痛。治脾胃虚寒之脘腹挛急作痛,可配白芍、饴糖同用。治四肢挛急作用,或脚挛急不伸,常配白芍同用。

此外,本品能调和药性。在复方配伍中,能减轻或缓解药物的偏性或毒性,四逆汤中能缓解附子、干姜之热,以防伤阴;白虎汤中能缓石膏、知母之寒,以防伤胃;承气汤中能缓大黄、芒硝之峻泻之力,使泻而不速;若与半夏、干姜、黄连、黄芩等寒热药并用,能起协调作用。

【用量用法】

3~10克,煎服。生用重在清热解毒,炙用则长于补脾胃。

【使用注意】

本品甘缓壅气,令人中满。故湿盛中满、恶心呕吐者忌用。反大戟、甘遂、芫花、海藻。

【参考资料】

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,坚筋骨,长肌肉,倍力,金疮肿解毒”。

《名医别录》:“温中下气,烦满短气,伤脏咳嗽,止渴,通经脉,利气血,解百药毒”。

《本草正》:“甘草,味至甘,等中和之性,有调补之功,故毒药得之解其毒,刚药得之和其性,表药得之助其升,下药得之缓其速,……随气药入气,随血药入血,无往不可,故称国老。”

药物成分:含三萜类化合物三萜皂甙,即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。甘草皂甙为甘草酸的铵、钙、钾、铁、或钡盐、黄酮类化合物,主要有甘草黄甙、异甘草甙、甘草素、异甘草素等。其他成分有7-甲氧基香豆精,伞形花内酯,阿魏酸,芥子酸,多种氨基酸,生物素,b-谷固醇等。

药理:能使排钠减少,排钾增加,尿量减少,长期服用后可引起水肿,血压升高。有抗炎和抗过敏作用。甘草流浸膏有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,能抑制胃酸分泌,降低胃酸度。有解毒作用,对由于药物、细菌毒素、食物及体内代谢产物等引起的中毒有一定的解毒作用。有镇咳、镇痛与抗惊厥作用,能降低血胆固醇,有抗白血病的作用,对实验性骨髓瘤、艾氏腹水癌及肉瘤均有抑制作用,对葡萄球菌、痢疾杆菌、绿脓杆菌、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。

责任编辑:李智

来源:希望之声

[澳大利亚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,与本站立场无关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